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江西庐陵文氏,源自四川成都,后迁居吉州永新县,文天祥之六世祖文炳公徙居于庐陵县永和镇,五世祖文正中公又徙于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村,富田村又名富川、龙川、龙溪。文氏居于富田者称富川族,世系传至文天祥为第十三世。曾祖文安世赠太保邢国公,祖父文时用赠太傅永国公,父文仪、字士表,乡人称为:革斋先生,赠太师惠国公,母曾氏封齐魏国夫人。其弟妹七人,天祥居长,仲弟文璧、季弟文霆孙(早卒)、四弟文璋、长妹懿孙、次妹淑孙、三妹顺孙(早夭),妻欧阳氏,生二子六女、长男道生、次男佛生,长女定娘、次女柳娘、三女环娘、四女鉴娘、五女奉娘、六女寿娘。
丙申年,南宋理宗(赵昀)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初二日子时、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富田。因祖父梦其孙腾紫云而上,命名:云孙。既年二十,朋友称其字曰:天祥,乃称于乡。又字曰:履善,后因建宅于文山、又号:文山。
丁酉年,南宋理宗(赵昀)改年号:嘉熙元年(1237年)。
辛丑年,南宋理宗(赵昀)改年号:淳祐元年(1241年)。
癸丑年,南宋理宗(赵昀)改年号:宝祐元年(1253年)。
甲寅年,南宋理宗(赵昀)宝祐二年(1254年)文天祥梦召至金鸾殿,皇帝震怒,责其不孝。公哀诉以臣实孝,帝曰“人言卿不孝,卿言卿孝,赐以金钱四,遣去”。刚出门而震雷欲击之,自叹曰“幸免不孝之罪而又不免雷击”,大惊而醒,身汗如雨。后一举登第而有父丧,但未解四金钱为何义。
是年,文天祥进吉州白鹭州书院攻读,深受书院山长欧阳守道器重。
乙卯年,南宋理宗(赵昀)宝祐三年(1255年)文天祥偕弟文璧赴吉州府乡试俱考中贡士。
是年冬,偕弟赴省考,感慨吟咏《次鹿鸣宴》诗曰:
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
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
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
丙辰年,南宋理宗(赵昀)宝祐四年(1256年)二月,文天祥偕弟文璧同登进士。
是年五月廿四日,及大比试策,有同榜者五人,理宗皇帝览阅试卷见其名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亲擢为第一,乃状元及第。朋友遂以字称“宋瑞”。时其父文仪卧病客邸垂危,请朝假以侍汤药。
是年五月廿八日,文仪不幸弃世,兄弟即日扶柩还家乡。
丁巳年,南宋理宗(赵昀)宝祐五年(1257年)九月,安葬文仪。
戊午年,南宋理宗(赵昀)宝祐六年(1258年),丞相丁大全。
己未年,南宋理宗(赵昀)改年号:开庆元年(1259年)。
是年五月,临轩策士。授文天祥初阶承事郎,以状元身份被理宗皇帝召入为秘书省正字,天祥满怀报国豪情在集英殿感慨写下《进士及第谢恩》诗曰:
于皇天子自乘龙,二十三年此道中。
悠远直参天地化,升平奚羡帝王功。
但坚圣志持常久。须使生民见泰通。
第一胪传新渥重,报恩惟有励清忠。
是年,蒙古大汗蒙哥扰侵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战云密布,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并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丁大全因隐匿军情,被弹劾罢相,知镇江府,吴潜任丞相。
庚申年,南宋理宗(赵昀)改年号:景定元年(1260年)。
是年二月,文天祥消极地提出到建昌仙都观当道士。
辛酉年,奸臣贾似道当丞相,贬故相吴潜知潮州、后徙知循州(今惠州)。
壬戌年,南宋理宗(赵昀)景定三年(1262年)四月,复任秘书省之职,兼任景献府教授。
是年五月,任殿试主考官,升校书郎之职。文天祥深感理宗皇帝之恩,在御赐琼林宴上赋诗恭和皇帝原韵诗曰: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珮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璧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是年六月,奸臣贾似道使杀手刘宗申毒杀吴潜于循州。
癸亥年,二月、兼任刑部郎官。十一月知瑞州府事,十二月迎父母亲就养。
乙丑年,南宋度宗(赵禥)改年号:咸淳元年(1265年),伯祖母梁夫人(即其父之生母)弃世。
丙寅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二年(1266年)九月庚戌日子时,长男道生出生。
丁卯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三年(1267年)正月甲午日寅时,次男佛生出生。
戊辰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四年(1268年)正月,兼学士院、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己巳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五年(1269年)四月,知宁国府事,为民奏免杂税,兴文化,郡中百姓欢舞,捐资为文天祥建生祠纪其功。
庚午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六年(1270年),贾似道有叛国异谋,文天祥以正义制止之。
辛未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七年(1271年),在庐陵南百里之文山建新宅,因而自号“文山”。
癸酉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刑,平贼寇,肃清道路。
是年冬,奏请回梓侍亲。乃任赣州府事。
甲戌年,南宋度宗(赵禥)咸淳十年(1274年)三月,赴江西赣州,与民相安无事,十县百姓素服文天祥威信。
是年六月,为祖母刘夫人祝八十七寿辰。
是年十一月廿一日,度宗皇帝倾崩。
是年冬,张世杰率兵固守郢州(今湖北钟祥),封锁汉水,控扼长江咽喉,元兵攻破襄阳后绕过郢州,沿长江直下南宋帝都临安(今杭州)。
乙亥年,南宋幼主恭宗帝(赵显)改年号: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初一日,得闻元虏渡江侵近临安,恭宗帝诏示诸路勤王,文天祥奉诏在赣州募集五万多人起兵抗元。
是年四月,领兵下吉州。
是年五月,因祖母刘夫人弃世,遂解官回梓披孝承重。
是年六月,祖母刘夫人葬毕,复命起兵,任职依旧。
是年七月,流放奸臣贾似道于循州,途经漳州,监押官郑虎臣将其正法,以报国仇私恨。
是年八月,文天祥驻兵于临安以应勤王。升任资政殿学士、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置司馀杭镇守独松关(在浙江安吉、馀杭二县交界处,为兵家必争重地)。但是,江西副使黄万石妒忌天祥,怕其声望超出,诬告文天祥军部是“乌合儿戏,无益于朝”而将其留屯隆兴府(今江西南昌)。文天祥坚持以身许国,义不辞难,鼎力奔走筹集义兵。
是年十月,其弟文璧奉旨任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移任惠州府事,迎母及侄等至惠州;其季弟文璋任浙西制司内机。其时,因临安城内空虚,恭宗帝急绍张世杰率舟师自荆州急至镇守京师。
是年十月十八日,元虏破入常州府,通判王矩之、环卫王邦杰以城迎降。
是年十月二十三日,元虏破入独松关,丞相留梦炎逃去投元。
是年十二月十六日,隆兴府刘般以城降元,黄万石闻元兵至而遁。
丙子年,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元虏伯颜侵至高亭山(今湖北永兴县西三十里),继而进迫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张世杰请移帝后太子三宫入海,而自率众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并遣使奉赵氏传国玺降元,陈宜中逃匿温州;翌日,张世杰逃去定海。元遂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并废宋帝赵显为瀛国公。
是年五月初一日,苏刘义、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益王端宗赵昰为皇帝,在福建省福安府三山登极,改年号:景炎元年。
是年五月初二日,端宗皇帝乃诏文天祥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使,都督诸路军马。奉旨抵元虏军营见伯颜议和,强被扣留。
是年二月十八日,至镇江,偕杜浒等十一人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
是年三月十七日,由海路南下,经台州、温州、入福安朝见皇帝。
是年七月十三日,至南剑(今福建南平)招兵买马。
是年十一月,率兵入汀州,收复州县多处。
是年冬十二月,元军攻入福安,陆秀夫、张世杰等臣扶端宗皇帝御舟离三山,经广东潮州航海入惠州海丰县甲子门驻师,移宿海丰南山岭。
是年,文天祥之长女定娘病卒于惠州河源。
丁丑年,南宋端宗(赵昰)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文天祥移屯漳州龙岩县。
是年三月,至广东梅州。
是年五月,入赣州会昌县。
是年六月初三日,在雩都打胜仗,军心大振。在福建汀州诛斩自称“南宋天子”的黄从。其时,端宗皇帝等君臣屯于广东海丰丽江浦,诏命将士开凿河道、修道路以战备;时闻文天祥在雩都胜战之捷讯,乃御宴以慰军心。之后,转向广州湾意欲往吴川大奚山孤岛建立行宫,不果,遂往碙洲崖门(今广东新会县城南四十里)。
是年九月,天祥在永丰空坑败战,欧阳夫人、柳娘、环娘以及颜孺人、黄孺人等被元军俘虏押往燕都,分别被充作元宫公主婢女而下嫁。惟其母曾夫人及子道生随天祥奔走汀州,
是年十一月,文天祥率残部至循州屯于南岭(今广东紫金县)。
戊寅年,南宋端宗(赵昰)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出南岭往惠州海丰县。
是年三月,屯丽江浦,派人沿海寻访皇帝车驾。
是年四月十六日,端宗皇帝立遗诏告示天下。
是年四月十七日,卫王赵昺继位,改年号:祥兴元年。
是年四月二十日,先帝倾崩,次日,张世杰、赵潜、林永年、潘岳、丁应张、陶士逊、辛大济、陆秀夫、苏景瞻、辛岩等群臣依制行三献祭礼奏祭天地、宗庙。
是年六月,文天祥移军驻屯在船澳港(今惠东县稔山镇,大亚湾亚婆角北岸)向皇帝上表自劾兵败江西之罪,请求进入崖山侍卫,因陆秀夫等臣多忌天祥职高威重而排济,又欲入广州亦遭拒之,遂不得朝见祥兴皇帝。
是年八月,以加授天祥少保信国公、封母曾氏齐魏国夫人、赐黄金三百两以慰劳之。天祥气怒地写信指责陆秀夫曰“天子幼冲,宰相遁荒,制训敕令出诸公口,奈何不恤国事,以游辞相拒耶。”
是年九月,因宋军发生瘟疫,死者数百人,齐魏国夫人及文道生相继病卒。文璧以户部侍郎复任惠州府,与弟文璋、次妹淑孙奉母柩葬于河源义合乡。
是年十一月,文天祥进屯潮州潮阳县,平群盗,稍安人心,忽接谍报元大军至漳州、泉州,势不可当。
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文天祥带着兵将五千人自潮阳移屯海丰,
是年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海丰五坡岭方饭之际,元虏前锋张弘正(弘范之弟)率骑兵追至,宋军仓卒溃散战败,其四女鉴娘、五女奉娘死于乱兵中,文天祥服吞二两脑子(冰片)欲自尽殉国,因药性失效和水份不足而未死,遂被元将俘执。文璧以惠州城降元。
己卯年,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二日,文天祥被元帅张弘范(1238年—1280年),今河北人,押上舟中往潮阳,又转向崖山准备消灭南宋,张弘范请天祥写书劝张世杰投降,其予以直言拒绝云: “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在舟经伶仃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千古传诵的《过伶仃洋》诗一首示以明志,舟经南海时写下《元夕》诗,流露尽忠死而无愧的英雄气概,诗曰:
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
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烧灯。
世事争强弱,人情尚废兴。
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是年正月十三日,元帅张弘范率大小船五百艘(其中二百艘迷失航向未至)直奔崖门,宋军以几艘小船袭击元舟,初战得胜,后因张世杰不守山门,以一字阵待战,文天祥见势知其不妙,在心里怨责张世杰无远志而轻敌,他认为宋军有船千余艘,多数是大船,乘元舟初至兵将不属水性,已晕舟呕吐,浑身无力,军心未定,宋军乘其未集而出击攻打,元兵必败。可是天意难违。
是年二月初六日,因潮水高涨,元舟乘势作长蛇阵直入崖门,半日而破,南宋军民虽苦战终于兵败,丞相陆秀夫入朝请求太妃曰:“临安母子已被辱,殿下不宜再辱”,说罢即沉其妻儿,抱着年仅九岁的赵昺皇帝在御舟上投海,太妃和宫人等皆投海,官属将士数万人争蹈海殉国,南宋崖山行朝全军覆没。张世杰于战败后乘雾雨晦冥,驾着数条小船和数十几位家属兵将突围,遇台风溺死。孤臣天祥坐在元舟中目睹惨景,向南恸哭,悲痛万分,挥毫写下一首长歌,诗曰: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扬沙水不流,
为楚者乐为汉愁。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我生之初尚无疚,
我生之后遭阳九。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间关归国洗日光,
白麻重宣不敢当。出师三年劳且苦,咫尺长安不得覩。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楼船千艘下天角,
两雄相遭争夺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昆仑,
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
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
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元帅张弘范在崖门的奇石上镌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以扬其威。(迨明朝成化廿二年(1486年)御史徐瑁命人将此十二字凿去,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后又改为“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之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他绝食八天,求死未果。
是年七月十四中元节,惠州各县庶民闻元兵杀入,预于十四日荐祖,次日逃避兵祸,故今惠州各县民俗以十三日或十四日为中元节。
庚辰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月,文璧任临江路总管兼府尹。是年,文天祥被囚于牢中,感世态浮沉,万事已休,遂自号“浮休道人”,日夜著作诗词历记往事,其中有诗曰:
一马渡江开晋土,五龙夹日复唐天。
内家苗裔真隆准,虏运从来无百年。
元兵羡慕天祥气节和文墨而争传读诵,北方儒士信世昌(字云父)常进狱请教诗道,其有赠天祥之句曰:“宗庙有灵贤相出,黔黎无害大皇明”。
辛巳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初一日,文天祥将亲手整理的《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甫五言成绝二百首》诗文共五卷并写下遗书曰“潭庐之西坑有一地,巳印元渭阳所献,月形下角穴,第浅露非其正,其右山上有穴,可买以藏我,如骨不可归,招魂以封之,陞子嗣续…。”并一首五言诗曰: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
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之。
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
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最后,剪下头髪交付其弟文璧,以寄永诀。
是年盛夏,狱中闷热逼人,各种恶气熏人,此时,天祥诗潮如涌,盘坐提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壬午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春,拟作临终书于衣带之赞,序曰:“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南宋灭亡之后,人民的抗元斗争还未停止,有中山府(今河北定县)人薛宝住聚众数千人,自称是宋幼主,声称将攻打燕京,里应外合,营救文丞相,闹得元朝统治者惶惶。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皇帝忽必烈亲劝文天祥投降,天祥矢志不降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是年十二月初九日,天气突变,大风扬沙石,昏天黑地,天祥在燕京柴市就义,时年四十七岁。次日,其妻欧阳夫人从东宫得旨令收尸,江南十位义士奉天祥灵柩葬于都城小南门外五里道傍,立石碑刻“信公”二字。南人留居燕京者悲歌慷慨以悼挽、置酒醴酹祭文丞相。
癸未年,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移文天祥灵柩回故里,是时,其弟文璧任临江路总管兼府尹,乃遣弟文璋、子文陞至广东迁奉母曾夫人灵柩回乡,是日,适与文天祥之柩舟相会于江浒,乡人惊叹,以为孝感天地,不期而会。
甲申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文璧延请吉水王仁山地师卜葬文公于富田东南二十里木湖,其侄儿文陞继其嗣,为搭庐守墓三年,以表孝道。迨至明朝朱元璋推翻元虏之后,明太祖颁旨敕封文天祥为天下都城隍之神,以昭雪元辱。所以,海丰城隍神塑像以宋代朝冠,源出于此。同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祠、立传以纪念文天祥及南宋君臣。明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为《重刻文山先生文集》作序,明代官员刘岳申、胡广、邓光荐、杨士奇、罗伦、罗元泰、彭序、许有壬、韩雍、王守仁等先后为撰《文丞相传》、《庐陵文丞相祠重修记》。
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北京东城区府学之左建文天祥祠以志纪念,祠中有楹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垂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明成化五年(1469年),江门新会县崖门建立大忠祠、全节庙(慈元庙)、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浙江温州知府建文天祥祠于江心屿江心寺东,祠中有楹联五副:
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 犹有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孤屿有邻,喜得卓公称后死; 严陵在望,直呼皋父哭先生。
只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英灵咽怒潮,遗庙低徊南渡后;羁旅哀荒屿,残疆抢攘北归时。
明正德十年(1515年),海丰庠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扑庵恩准,令海丰知事杜表建立表忠祠于邑北五坡岭,相继又建方饭亭、表忠坊,亭中镌文天祥遗像,祠亭中楹联多副,其中:
热血腔中祇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 有公方见科名重;是气原从道义生。
海丰绅耆,在当年端宗皇帝驻跸的南山岭“壮帝居”石中建宋存庵及岩公祠以垂纪念。深圳市蛇口半岛赤湾村有宋少帝陵,镌联曰:黄裔于今延宋祀;赤湾长此巩皇陵。
明嘉靖年间,江苏盐城建陆公祠,纪念宋丞相陆秀夫(1236年—1279年)。广东潮阳、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均有纪念南宋君臣之胜迹,历代无数文人骚客赋诗凭吊。1990年间,江西吉安县政府筹建文天祥纪念馆,曾派员到海丰等地寻访文公遗迹。文天祥勤王抗元的浩然正气与日月争光,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的气慨给后世留下光辉榜样。中华的山川土地留下千古不泯的胜迹和文化。文天祥的高尚品德为后人所景仰,其孤忠的精神长存天地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