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集中包含了以古诗和现代文这两种类型文章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中的教案包括
1 灰椋鸟
2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3 古诗二首(房兵曹胡马,马诗)
教案举例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
1、 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 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 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
(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
2、 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
4、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句:
1、 自读诗文,想想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
2、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全诗大意,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稍做点拨。)
3、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在“童子”的介绍中得知有关信息的。那么,这四句诗那些是诗人说得,那些是童子说的呢?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4、 “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他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 )松下问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言师采药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只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云深不知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起来说说诗人寻访的过程。
四、品读诗文,想象意境:
1、 引导想象:
l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拜访,当得知童子的师傅采药去了,他能否遇到了?此时他会怎么想?
l 隐者在山中采药,如果进山寻找,有没有可能遇到?此时他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