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双11”网购大战,北京警方发布网购防范提示全攻略。近期,网络购物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呈下降趋势,11月1日至5日,此类案件同比下降36.26%。
从作案手段分析,除了传统的以低价吸引消费者随后虚假发货,以假冒购物网站链接鱼目混珠,假冒购物网站客服帮助“退款”三类传统诈骗手段外,最近又新增了一类诈骗方式,那就是以银行名义发送手机短信,要求客户进行电子口令卡升级,从而盗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和网银密码,转走账户资金。犯罪分子冒用银行名义群发短信,诱使网银客户登录钓鱼网站进行口令卡升级操作,得到密码后,在极短时间内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全部转移。这些钓鱼网站与真正的银行网站极为相似,几可乱真,网站域名多为带有相关银行简写或电话的混合域名,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稍有不慎便会上当受骗,给市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北京警方在此提醒广大网民,在网络“大血拼”时,一定要选择正规购物网站,并且注意店铺信誉,要关注其他消费者对网点商铺的口碑及品牌信誉的评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购物点评;同时,要提防虚假宣传,不要被某些“超低价”商品所迷惑,当商品价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时,背后往往是陷阱;不要轻信不明来电,不接受来路不明客服人员提出的任何充值、转账要求;不要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账户及密码、交易验证码等,尽量不要在公用电脑上进行购物、支付等操作。
今天是“双十一”网购高峰日,而此后一直到明年2月,都将是网购集中时段。北京市工商局、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昨天对电商提出要求,“网购盛宴电商服务不能打折”,虚设折扣商品、隐瞒重要事实等都将严查。而对消费者的投诉,电商在工作时间内的响应不应超过2小时。
网购投诉2小时内响应
针对网购高峰,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在市工商局指导下,召集京东商城、苏宁易购、金象网、凡客诚品等13家知名网络零售企业,对外做出8项承诺,包括提供“三包”,制定客户服务应急处理方案,严防群体性及恶性投诉事件发生。
其中特别提到,网站商品将确保信息真实性、价格准确性、营销活动时效性,不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做虚假促销,不销售与页面公布的图片信息不符的商品。
同时,对消费者提出的咨询,将在工作时间4小时内作出回复;企业客服邮箱7×24小时、人工客服及即时通讯在线客服至少7×8小时接受消费者投诉;企业工作时间的客户投诉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非工作时间的投诉响应时间不超过12小时。
网店禁规定“概不退换”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此前指出,过去一些电商在集中促销期间出现过突出问题,包括把销售的商品先涨价后降价或无货供应;用虚假的优惠蒙骗人;不能兑现按时送货承诺;借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北京市工商局负责人昨天为此表示,将重点对集中促销期间发布的广告和销售信息进行监测。一些电商通过虚设折扣商品、发布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诱使消费者购买,这一类违法经营行为将受到严查。同时,网店应标示商品促销价和库存数量,页面不得出现“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等霸王条款,以及使用“百分之百”等绝对性用语。
工商部门提醒网购者,网购前,要注意查看商品信息;下单前应与商家沟通联系;货比三家,避免冲动购物。购买商品后,可通过查看物流信息掌握商品运送情况。收到商品时,应在第一时间查看商品是否与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一致,有无人为的损坏问题。
■ “双十一”卖家挖过的“坑”
“双十一”已经从最初的“光棍节”变成全民狂欢的“电商节”,但是,近年来“双十一”中暗藏不少“陷阱”。
1 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研究生小臧心仪某品牌的相机已久,几天前,她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看到该款相机标价5099元,第二天早上再看就涨到了5999元。
此外,大量上新品是商家的促销手法之一。新品的折扣往往很低,有的只需三四折,但定价高,算下来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2 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不少买家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想给爸爸买一个剃须刀,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为了不浪费邮费,我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剃须刀,卖家的解释是缺货,还主动将剃须刀的钱退给了我。”市民姚雪说,剃须刀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3 代购小票商家自己打印
低价商品中,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淘宝网上某店主称,代购商品如果是正品,大都是内部员工或者职业代购人从非官方渠道拿货,基本不可能有商场购物小票,“都是自己打印的”。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小票据打印机,竟有数千结果。在某小票据打印机销售页面,标价仅100多元一台,店家还免费提供阿迪达斯、耐克、银联卡等各式各样的小票模板,11月已售出600多台。
4 商品低价运费“坑人”
有不少消费者称,促销商品很低价,运费却是“天价”。
“买了一套沙发,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200元。没过几天,物流却打电话来让我去郊区一个地点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我咬咬牙只好多花300元。”何女士告诉记者,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但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运费变为另一个“盈利空间”。
作为电商大战的产物,“双十一”已成为“人工造节”最轰动的产物,其后遗症却也年年被诟病。从网购平台的瘫痪,到商品质量的参差,再到物流环节的阻滞,繁忙之下,乱象丛生。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双十一”之中暗藏不少“陷阱”,消费者应擦亮眼睛以防遭遇被“坑”。
陷阱
陷阱一:
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这一实体店惯用的促销伎俩在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前夕已见端倪。
研究生小臧心仪某品牌的单反相机已久,一直在电商网站上观望价格。她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某大型电器购物网站上看到该款相机标价5099,“第二天早上再看,就涨到了5999,这是在为‘双十一’打折做预热么?”小臧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资深网购族廖小姐对被电商炒得火热的“双十一”兴趣不大:“不少所谓‘优惠’是把价格抬高之后再折扣,算下来其实与之前差不多。而且这不是个案,有些商品‘双十一’前后只差几块钱而已。”
趁着“双十一”到来,大量上新品也是商家的促销手法之一。记者发现,新品的折扣往往很低,有的只需三四折,但算下来却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款式差不多的两件羽绒服,旧款的原价只要1200多,平日里5折销售。但新品的价格设置在1600,就算打4折,价格也并不便宜。你以为你赚了,其实卖家才是赢家。”廖小姐说。
陷阱二:
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以某样“特价商品”吸引客户进店消费,从而带动别的商品销售,这种促销手法也不鲜见。然而,不少买家却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
“想给爸爸买一个剃须刀,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剃须刀,卖家的解释是缺货,还主动将剃须刀的钱退给了我。”长沙市民姚雪说,剃须刀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陷阱三:
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低价商品中,也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去年“双十一”,就有不少网购了“花王”纸尿裤的家长们通过微博等多种渠道控诉维权,反映孩子用了网购的“花王”纸尿裤,出现红屁股、水状疱疹溃烂的症状。
以次充好的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山寨”流行的电子数码产品领域,长沙某高校大学生王予明告诉记者,他“双十一”网购的某知名品牌无线鼠标,用了半年后无线接收器丢了,想在当地找售后配,却被告知是仿品。“这样的商品卖家‘双十一’这天卖了数千件,恐怕大多消费者都被蒙在鼓里。”王予明说。
陷阱四:
商品低价,运费“坑人”
“价格战”之余,消费者往往不太在意的网购运费其实也暗藏着“猫腻”。有不少消费者爆料称,促销商品很低价,运费却是“天价”。
“买了一套沙发,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200元。没过几天,物流却打电话来让我去郊区一个地点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搬得动沙发?咬咬牙只好多花300元。”长沙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但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运费变为另一个“盈利空间”。
陷阱五:
“双十一”最低,只是传说
“都说‘双十一’全年最低价,可事实却不是如此。”网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的“双十一”,天猫一家服装店声称“不定时涨价”“越早买越便宜”,她做足功课,甚至为了抢到低价,11日凌晨特意起床“秒杀”,终于以“年度最低价”购买了上千元冬装。
“双十一”过后几日,卖家果然恢复了原价,刘女士很得意。却不想,没过几天,卖家将价格调到了更低。更让人恼火的是,不久之后的“双十二”、圣诞节、元旦,价格又一再突破“新低”,刘女士彻底觉得自己上了当:“‘双十一’最低,只是个传说。”
提醒
秒杀成了“空欢喜”
“双十一熬夜不睡觉去抢购,下单后却无法支付,显示系统繁忙正在排队,等了半个小时,支付页面终于恢复正常,但因超时订单又被取消了。只能重新下单,结果又排起长队。一直等到凌晨2点都没有买到。”淘宝买家黄女士说,去年“双十一”,因为付款不顺,她“空欢喜”了好几回。
淘宝内部人士介绍,2012年“双十一”第一分钟,全国有超过千万买家涌入天猫。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双十一”网购大促销用户体验数据快报》中提到,参与“双十一”网购大促销活动的用户中,约45%的受访用户表示在“双十一”当天购物不顺畅,网页浏览、充值、支付等环节存在问题。
不少受访消费者表示,系统运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双十一”购物体验。那么,业界预测销售量将再创新高的今年“双十一”,是否能解决好上述问题呢?
对此,阿里集团技术部副总裁刘振飞告诉记者,今年为“双十一”准备的网站承载量级是去年的一倍多,可以支撑全国数亿网民同一时刻涌入天猫,不发生迟滞情况,“天猫、淘宝等手机无线客服端的承载能力,今年更是增加到去年的25倍。”
“专柜验货”不靠谱
往年“双十一”,网络专柜代购店都是大热门。消费者在商场看好了货号,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在代购店买下商品。然而,关于假货、高仿货的质疑,始终不绝于耳。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专柜代购”关键词,得到400多万个搜索结果。大多数代购店均打出“支持专柜验货”“提供购物小票”的招牌,以证明自己代购商品的真实性。
专柜验货可行吗?以日本护肤品牌芙丽芳丝代购为例,在淘宝网搜索该品牌代购,有数千结果,不少卖家参与“双十一”,折扣低到令人咋舌,商品标题中还加入了“支持验货”字样。
记者来到芙丽芳丝品牌位于长沙某卖场的专柜。专柜销售人员小邓说,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专柜并没有“验货”的义务,也并未与任何网店达成验货协议。
记者随后来到多个海外代购的品牌专柜,销售人员都告诉记者,只对从本专柜售出的商品负责,大部分专柜没有验货设备,也没有对网络购物商品验货的义务。有关验货的事宜,大多数品牌都由总公司的相关部门负责。
淘宝网上某代购fed鞋子的店主告诉记者,代购商品如果是正品,大都是内部员工或者职业代购人从非官方渠道拿货,基本不可能有商场购物小票,“都是自己打印的”。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小票据打印机,竟有数千结果。在某小票据打印机销售页面,标价仅100多元一台,店家还免费提供阿迪达斯、耐克、银联卡等各式各样的小票模板,11月已售出600多台。
动态
线上线下各显神通
网店:等额红包补偿超售
去年“双十一”过后,大量关于超售的消息被爆出,涉及阿迪达斯、GAP等知名品牌,消费者体验非常不好。面对大量订单,商家是否可以消化,已经成为“双十一”面临的巨大难题。身为网购一族的孙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去年总共下了十几单,期望值最高的是一件外套,然而‘双十一’过去半个多月也没有发货,最后卖家通知这款商品超售。”记者发现,今年不少卖家已经提前制定了超售方案。在优衣库天猫旗舰店首页的显著位置,挂着“关于‘双11超卖’预案的公告”,公告中称,如若“双11”活动出现超卖,承诺对受到超卖订单影响的客户在进行相关商品退款的同时,按超卖退款金额发放同等额度的优衣库官方网店红包。
实体店:何必等到“双十一”
尽管朝阳大悦城率先对“抄号族”敞开怀抱,允许商户公开货号,但大部分商场仍然坚定地站在了网店对立面,尤其是百货店。王府井百货、当代商城、新世界百货、君太百货等纷纷在“双十一”之前启动大型促销,试图将消费者的目光从网店拉回实体店。王府井百货旗下30余家百货商场联手网上商城启动了实体卖场、网上商城、手机APP三位一体的服务和促销互动行动,消费者从8日起就可以享受“双十一”促销价格;国华商场的“双十一”活动则从9日开始,购买黄金、铂金戒指每克减20元,购买钻石、翡翠、珠宝饰品8.8折。
消费者:偏向虎山行
“敢不敢晒下你们去年‘双十一’的账单!”一位网友晒出了自己2012年“双十一”购买的宝贝截图。她网购了19件商品,但这还只是一部分账单。与此同时,她也细数了冲动购物带来的后果:买的三顶帽子基本没戴过;两件半价衣服因为和描述不符,无法穿也不能退;还买了很多多余的手机外壳。“买完第二天我就想砍手,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这位网友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对自己的狂购行为感到后悔和不可思议,并奉劝大家:“大家今年一定要稳住啊!”但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很多消费者都对商家的促销游戏心知肚明,却依然忍不住要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