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米1”的肩膀上
8月16日,小米公司创始人、CEO雷军站在北京798艺术区内的会场舞台正中,习惯性地双手紧握胸口。在宣布“米2”之前,他先对台下超过千名听众给出了一个数据:小米手机销量352万台。
一年前小米公司对自己第一代手机的预期,是卖出去30万台。而今天在352万台的基础上,小米公司对下一年的预期是到2013年8月16日,“米2”要卖出1000万台,小米手机1和1S是500万台。对比而言,这是一年前相同数据的50倍!
这不仅仅是数据本身那么简单——到现在为止,小米已经成为高通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第三大芯片买家,夏普手机屏幕在中国的第一大合作伙伴。
一年前,雷军曾说,小米想要做好手机,于是去找全球最顶级的硬件供应商,可他们的反应却很冷淡。现在呢?
“在米2的研发过程中,供应商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明显变大了。”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说。一个明显的对比是,“米1”拿到高通1.5G双核芯片时,当时因为产品太新,连驱动程序都不健全,小米只有自己让工程师不断地去一遍遍尝试,“像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摸门”。而现在,“米2”采用的高通4核28纳米芯片依然是最新的,可高通的工程师已经在与小米联手作业。
采用最新的产品总是有风险的,尤其芯片是手机的核心,一旦有未曾发现的问题,或者驱动并未有足够好的匹配,将影响整个手机的销售,并使得返修率提升的可能性变大。
供应商力度变大,一方面能降低“新”的风险,另一方面,小米的一些特殊需求将会得到满足。比如“米2”容量2000毫安时的电池,就是电池厂商根据小米的要求度身定制的,这在一年前根本无法想象。
除了供应商之外,生产商的基础也因为“米1”而牢固打下。直到2012年年初,小米手机的供应仍然远未能跟上需求,因为在小米的代工厂南京英华达,生产线几乎是“边卖边建”。小米初期30万的销量预期完全不靠谱,使得在生产上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大大延迟了小米手机放量销售的步伐。可到了“米2”,已经经历过一轮煎熬的小米有南京(英华达)和廊坊(富士康)两家代工厂,将在更充沛的资金、准确的预期下运转——尤其对英华达而言,小米已经成为主要机型。“今年‘米2’的销售时间和数量一定会比去年有明显提前。”黎万强说。
用户层面,8月17日雷军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截图,“米2”发布之后,小米手机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上迅速到达手机品牌排行榜和手机产品排行榜的双第一。除了对供应商的影响力变大,“米1”所积累的人气和关注度也被继承到“米2”上,并引发了新一轮的传播潮。小米手机长达80分钟的“2012新品发布会”完整视频,在优酷上的观看超过了15万人次;在小米社区里,“米2”的汇总帖查看次数为277万次,帖子回复超过50万条。
据统计,“米1”的购买者中60%-70%为对智能手机不太了解甚至刚开始使用的用户,这使得出现这样的状况——小米手机必须一定程度上充当“智能手机布道者”的角色,因为很多智能手机、触摸屏和操作系统的问题,用户都会下意识将它们看成是小米的问题。这是小米手机“一夜成名”之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可在“米1”打下基础之后,已经经过“手机教育”的用户数量将大幅提高,过去一年在产品层面上所受非议的压力也将减轻。
除此之外,小米手机在通信运营商、开发者、内容商和自身服务体系上的种种话语权、影响力增大和经验增加之后,传承给“米2”的还有更多。当“米1”带着小米飞速进入快车道后,“米2”虽然要随时小心重大到滑出车道的问题发生,可实际已经处于一个比之前舒服得多的位置。
对手机而言,30万销量的玩法和1500万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在这一阶段,小米公司必须开始思考未来一年的新竞争策略。
本文导航
- 第1页: 首页
- 第2页: 站在“米1”的肩膀上
- 第3页: 性价比黑盒开启与核心竞争力回归
- 第4页: “发烧”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