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医生是滴滴出行最新推出的一项服务,通过互联网+线下预约解决患者看病难得问他。看病难”一向是中国医疗界饱受诟病的问题。医生上门出诊是不少有钱人的 “专利”,普通消费者大部分只能在医院就诊。为了看一个病,或许需要早上四时起床去排队挂号,而最终医生花在诊断上的时间往往在五分钟左右。滴滴医生app就是为解决这个问他而生!
滴滴医生简介:
阿里健康、滴滴出行、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滴滴医生”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并赠送免费的阿里健康药箱。
滴滴医生app在哪?
在滴滴出行的APP中,会看到一个“叫医生”的选项,点击请求以后,会有后续的一个服务流程,滴滴再送医生上门服务。
两天内2000人次呼叫医生
据初步统计,两天内四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呼叫之后没有医生上门问诊,主要源于几种情况:用户与医生的距离超出活动的覆盖范围;用户需要的医生此次活动没有对应的科室;医生在路上需要一段时间,问诊时间也较长,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有限。
“在上海,医生坐车到一个骨折的病人家用了约30分钟,诊疗用了大约40分钟。此次我们想要尝试的,就是让名医能够非常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诊疗。”滴滴专车华东市场总监唐意介绍说。
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上门医疗存在巨大需求;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疗资质的医院,未能填补所有的上门就医需求。”倪剑文说,“滴滴医生”服务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选择的合作医院都是有上门医疗资质的,选择的医生有外科医生也有全科医生。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或可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滴滴医生”的探索叫好。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表示,“滴滴医生”的出现,说明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正在深入应用到医疗领域,或许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的问题。
知名民营医院和睦家家庭医疗组总监秦新艳说,互联网对传统医疗是一个有益补充。互联网的手段可以方便医患建立联络,结合线下的就诊,后期跟踪随访。还可以采用可穿戴设备、工具缩短医患距离。
实际上,“上门医疗”并非新鲜事物,在欧美、新加坡、日本已比较成熟,甚至在国家层面进行医疗保险覆盖。
在胡大一看来,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他说。
此外,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
应用评测: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全科医生李旻瑶这天上午接诊了3例预约患者,分别是肠胃不好、有感冒症状和腰腿疼痛,经过初步上门看诊,这3名患者将被接到医院本部做进一步诊治。
李旻瑶说,他们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还是有一些区别,相当于在诊疗的第一线,到他那里先判断他有没有必要再到专科医生那里去检查,再去诊治。就是充当这个角色。
当然,医生也不是想约就能约的,李旻瑶说他们要先和患者电话沟通,情况紧急的依然建议对方拨打120求助,需要仪器辅助诊治的,也会提前告知:“因为有的病人真的比较紧急的情况,没办法,这个不能代替120的。如果说我们觉得可以上门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包括后期做一个分级诊疗的活动,我们会到他那里去。有些人真的没办法出门的话,其实我们主要就是为这一部分人来服务的。”
在卫计委的规定中,只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职业医生只能在医疗机构做诊断、开处方,除此以外,只能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询,所以准确来说,上门医生只能提供咨询,决不允许开展医学诊断治疗,滴滴总部公关部蔡婧嫣说,他们做的就是叫车替代了挂号:“可以理解为20几个挂号放在了移动的车里,挂号的方式变成了叫车。目前没法把拍片验血、这部分需要去医院医疗的东西还是没有办法搬到车上来。如果建议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这部分可能可以走绿色通,后续在医院进行完。
突发不能上门,诊断不能完成,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并不看好:“网上挂不是挺方便的嘛,有些专家号很难挂的。有这个需求得看去哪个医院,实用性不是很高。”
“医疗上门服务”只提供咨询和诊断,到底能不能治好病?这种模式又能不能颠覆“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其实,“滴滴医生”这一新生事物,既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也有一些让人困惑的地方,亟待厘清。
问题一:医生本来就很忙,上门问诊还要花不少时间在路上,提供上门服务后,原本稀缺的医疗资源会不会更紧张?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医生张发明认为,技术服务多元化,这种方式的存在是有一定的价值,虽然说医疗资源紧张,但是不是说所有都达到不可挖掘的程度,第二点就是说不可能针对所有人都这样,那不可能实现,对于少部分需求,少部分适合的对象完全是可以的。当然,这个服务就不是普通的服务。
问题二:医生上门就诊,费用该怎么计算?阿里健康公关经理胡楠表示,目前只是试行,未来专家出诊会考虑医生的报酬问题。
胡楠说,名家名院的医生本身都是很忙的,这次免费上门的服务,相关的费用是由院方、我们还有名医主刀来共同的把它覆盖掉,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其实医生还是很愿意参与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的。
问题三:现在看病,都是检查先行,医生拎包上门不能用设备检查,能解决问题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医生张发明表示:我的个人网页里面是230万人次的访问量。比如说病人在我这里疑难情况,治疗回去了以后,他很远,云南啊广西啊,再来看一趟,医疗成本远远低于路上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当地做个检查,发个照片发给我,就解决了。不是说一棍子打下去,所有人都行,所有人都不行,这都是不适合的。
由此看来,在“上门医疗”,或者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生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继续上线服务等,都需要明确,防止错误诊断、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不过,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既然已经研发出“互联网+出租”、“互联网+医疗”模式,接下来,对应的“互联网+监管”的模式也需要创新和完善。我们也期待,进一步的配套服务和监管措施,能够尽快出台,让“互联网医疗”使用者能够用得安全、放心。
中文名:DiDi
包名:com.sdu.didi.psnger
MD5值:9f33463f2871b4440abf2f7af75fd9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