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从苹果被赶走后发生了什么
1987年5月至1997年12月,笔者担任苹果音乐和娱乐市场的主管。这期间,乔布斯并不在苹果。乔布斯的缺席导致苹果缺乏品牌领导力。幸运的是,乔布斯在出走之前为苹果培养了强大的公司文化,这是我们能一直保持远见的原因。得益于这个文化环境,我们一直与最好最闪亮的人为伍。这些虔诚的员工是真诚对待产品和客户的“梦想家和信徒”。
乔布斯出走苹果的一个好处就是,苹果员工拥有更多的自决权。我们开展野心勃勃的事业,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在那些“利润率高达50%的日子”里,领导层与我们共进酒宴,举杯相庆。我们周每五会在啤酒聚会上喝得一塌糊涂,我们周期性地以团队建设之名出国休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乔布斯的离开使公司涣然一新。在乔布斯的管理下,苹果各个部门会相互独立,但是大家却可以实现跨部门合作。换言之,乔布斯让苹果实现部门专业化,而且没有摒弃团队合作。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各部门之间常常发生冲突。然而,领导层却因噎废食,弱化跨部门合作。苹果不断经历结构重组和迎来新领导层,而新领导层则常常遭遇苹果的文化冲击。这个期间,苹果的股价大跌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最需要决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挺身而出。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隔膜显而易见,但是苹果文化完好无损。
娱乐创新
彼时,我负责推动音乐和娱乐的创新。幸运的是,我们有Macintosh(即Mac电脑)。它方便我们培养创造力,是娱乐产业专业人员最完美的工具。专业人员非常喜欢Mac。事实上,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Mac成为电影制片人和音乐家不可或缺的搭档。苹果迎合和鼓励用户的文艺追求。我们发起了“苹果大师”(Apple Masters)的项目,邀请娱乐界的佼佼者参与到苹果的创新发展中去。譬如,哈里森·福特、迈克尔·克莱顿、布莱恩·亚当斯、詹妮弗·杰森·李以及特里·吉列姆都是我们的咨询顾问。
我们请来这些业界大拿,员工可以了解他们的创造新,而消费者也可以得到启发。我对传奇摇滚乐队“克鲁小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他们来到苹果校园不只是为员工们表演。他们支持苹果的产品,喜爱Mac电脑,并向我们展示Mac电脑是如何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这是一个向我们表示赞赏的姿态,令人难以忘怀。
在这个历史时期,我所在的部门更侧重于面向专业人员,而非普通消费者。但很多员工意识到,我们应该更直接地面向普通用户。我个人的景愿是向消费者推出更平易近人的音乐产品,即itunes的先驱。可惜的是,上级管理层无法与我达成共识。当乔布斯回归苹果后,他当机立断,迅速制定决策拯救苹果。在规划苹果的长久之计时,乔布斯毫不留情。他意识到,苹果需要把重心放在出版业和教育,直至苹果实现稳定。所以,讽刺的是,他最终把音乐和娱乐部门裁减掉了。
苹果文化的核心
当我们从苹果员工MBA项目毕业时,约翰·斯卡利(苹果时任CEO)说,在整个硅谷,我们“将会成为彼此最大的追随者”。我们当中许多人继承和传播了苹果文化——这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以下是苹果文化中被人津津乐道和广泛采纳的精髓:
• 责任感
责任感并非来源于领导层。无论是一名小卒还是团队领袖,你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会培养我们和大众之间的关系。他们期望获得特别对待,而且他们的确获得了很好的产品。
•雇佣最好的人
许多公司会雇佣一些万金油一样的管理人员,而苹果至始至终追求专业。苹果会挑选那些能实现跨部门工作的专业人才。
• 一致性
苹果始终如一地在产品中体现出简约和雅致,这在科技产业中尤其重要。苹果产品是如此简约、直观和迷人,用户甚至不需要参考使用手册。
•不以利润为目的
苹果拥有过人之处,这不仅是因为它能感知消费者现在的需求,而且它能预见消费者未来的需求。苹果并不把收入当作首要目标。如果至始至终为消费者着想,钱源自然滚滚而来。
• 善待员工
善待员工,员工将会成为忠诚的队友,哪怕其它公司前来挖角。苹果是率先推出远程办公和寝室的公司之一。谷歌(微博)和赫芬顿邮报也有样学样地启用了寝室。公司应该开展内部再教育项目,或者为参加其它培训的员工提供津贴。
文化是如此根深蒂固,我甚至可以明天就回苹果上班,就像我从来没有离开一样。毫无疑问,商业世界已经因苹果而改变。苹果也改变了自己——从一个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公司变为成功的商业模范,许多公司不断在苹果身上寻求启示和创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