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老师对此表示,认真严肃的论文审核,不会仅仅依靠“反抄袭”系统来判断论文是否抄袭。法律界人士则称,不管提供“论文检测服务”的网络卖家是“反抄袭”系统的签约用户,还是“黑客”高手,都已触犯相关法规;如果牟利数额特别巨大,可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最大“卖点”
这个全称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论文反抄袭系统,由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研发完成,免费提供给高校、出版社等使用,意在杜绝抄袭现象。只要拥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就能在研究中心的主页登录并实施“反抄袭”检测。
在一家打着“论文检测”招牌的淘宝网店上,记者看到,标价180元的“检测服务”,累计已经成交了2114次,粗粗估算交易金额超过 38万元。也就是说,买家只要花180元,网店就登录“反抄袭”系统,将买家的论文送入系统检测,然后告知结果———其经营成本几乎是零。
据悉,知网数据库目前正被国内大多数高校使用,与高校检测论文时用的数据库完全一致,而这正是网店自我标榜的最大“卖点”。
网店主页上展示着论文检测结果的样本,从中可以看到,系统会提示总文字重复的比例。网店称,系统还会就检测结果给出修改意见,“只要肯下工夫用自己的话替换抄来的文字,重复率为0%也是完全可能的!”
不要“玩火”
记者通过网络与卖家取得联系,但对方除了表示“数据绝对权威”、“结果绝对准确”之外,拒绝透露自己从何种途径获得登录“反抄袭”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当记者试图进一步求证卖家身份时,对方下线了。而就在对话之间,这家网店又成交了一笔买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涛甫表示,老师并不会将“反抄袭”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评判论文是否抄袭的唯一依据,主要靠经验和对本专业研究情况的掌握,也可能用自己熟悉的其他网络工具做检测。所以,存在抄袭的论文通过了某一个“反抄袭”系统的检测,并不表示就能过关。学生应当恪守诚信,不要“玩火”。
可究刑责
“这是非常明显的侵权行为。”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展指出,尽管卖家不肯透露检测系统账号和密码的来源,但无非两种可能:用技术手段破解获取密码,或是偷取学校、出版社等拥有的账号密码。而无论哪种情况,都已经侵犯了“反抄袭”系统研发方的知识产权。
在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的主页上,可以看到一则2009年12月1日贴出的“重要通知”:欢迎举报各种利用系统检测服务牟取私利的行为。“通知”表示将对违规者施以IP严格限制、扣减检测篇数、暂停账号、永久关闭账号等处罚。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仅在淘宝上检索“论文检测”,就能得到3000多个结果。
“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对于这样的侵权行为,首先应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随后作出行政处罚,责令侵权人对被侵权人进行赔偿。” 王展说,侵权牟利数额特别巨大的,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上文提到的获利30余万元的那家网店,一旦查实,按照刑法,责任人可以被判3至7年有期徒刑。
网上“论文检测服务”屡禁不止,“市场”还越来越红火,公安机关是不是应该及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