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简繁转换器可以正确地识别出近二百个简繁非一一对应字,在简繁转换的过程中,弹出提示让用户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繁体字,彻底杜绝简繁转换中出现的可笑错误。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繁简字一一对应的。比如,“干”这个简体字,就对应“干”“乾”“幹”这三个繁体字。“台”这个简体字,就对应“台”“臺”“檯”“颱”这四个繁体字。而网上的各路繁简转换器,从Word内置的繁简转换功能到在线网页的繁简转换功能,没有一个能让用户选择的,这也是计算机执行繁简转换的“硬伤”。而我们需要的,则是如果遇到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时,会提示用户进行选择,而不是凭软件的主观臆断。
“非对称性简繁转换器”则可以让用户选择正确的繁体。
繁体字:
指已有正式简化字代替的汉字,繁简字体的明确区分,始于1964年《简化字总表》,港澳台地区一直使用繁体字至今。《简化字总表》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比如稻谷的谷和山谷的谷,本来是两个字)和许多字的笔画。同时,也有很多未被简化的字,这些字称为传承字。中国大陆以简化字和传承字为规范汉字。
简体字:
196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简化字总表》,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与之对应的传统汉字则称作繁体字(民间亦有“正体字”、“老字”、“深笔字”等称法)[15][16][17][18],还有一些汉字未简化,继续沿用,称为传承字。
严格来讲,“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中国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分别会被笼统的称为“简体字”,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香港、澳门的用字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注 3],所以“简体中文”的笔画不一定较少,例如中国大陆规范字“强”[注 4]比港澳台通行的“強”字多一画[19],“氾濫”中国大陆规范字写作“泛滥”,其中“泛”比“氾”多两画[注 5],再如《简化字总表》将“谷”、“穀”合并为“谷”,“山谷”的“谷”与传统写法相同,这类“一简多繁”的例子还有很多。
汉字的简化主要有2种:
一种是对繁体笔画的“省简”,大多是从俗字、古字、草书中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2]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简体字324个,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的说明是这样的: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国家将繁体字称作Traditional Chinese(传统中文),而简化字则称作Simplified Chinese(简体中文)。
注:中国自古以来很多汉字就有不同的写法,”古字“不一定比”今字“复杂,比如畺(疆)、卩(节)、冖(幂)、冎(剐)、亼(集)、冃(帽)、厶(私)、凵(坎)、斈(学)等”古字“都比现在的规范汉字笔画少。
本软件参考了冯寿忠先生的《“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
提示
如果您的计算机安装了微软雅黑和微软正黑字体(Windows Vista/7/8自带),软件的显示效果将会更好。
该软件需要在 .Net 环镜下才能运行,请安装 .NET Framework V2.0 可再发行组件包: http://www.cr173.com/soft/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