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现在多指在使用文字的时候,过分的抠字眼,而不注重文字本身的精神实质,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在人教版的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讲述的反而是在对于不同的字眼的使用的时候,会给文章带来不同的情感的效果。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相关的PPT的学习的课件,欢迎有需要的用户来进行下载使用。
咬文嚼字: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姢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