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赏月的最佳时节当然是中秋节的夜晚了,今年中秋节是阳历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每个人都憧憬着佳节的到来,然而很多人却对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充满复杂的心情。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由于质地厚实、还有点老土之嫌,这种甜点通常被说成“中式果糕”。传统月饼的做法是用莲蓉和一个咸鸭蛋黄做馅,用一层薄薄的月饼皮包裹,然后将其在一个模子里压制成形,拓上一个装饰性的印记,最后烘焙而成。
月饼对中秋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中,月饼成了中秋节起源之始。据说,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汉人利用藏有密信的月饼传递信息组织起义。藏有密信的月饼是在八月的第15天送出的,因此这天就成了中秋节。还有一个更为浪漫的传说是关于“月中仙子”嫦娥的,据说她偷了丈夫的长生不老药后飞向天空,最后住在了月亮上。
如今,月饼的民间传说渐渐淡去,越来来浓的是商业色彩。各式各样的品种层出不穷,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口味的,还有“冰皮”月饼(皮由米粉而非一般面粉制成),遍布亚洲的零售商希望他们的月饼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