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种最普通的水果,营养丰富,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等多种功效,加之品种丰富,适合中国几乎所有地方种植,而且产量较高,因此,苹果可以称为中国第一“大众水果”。此外,在中国人眼中,苹果还有“平平安安”的美好寓意,所以机场安监处便有假苹果摆放。
黑莓,一种我只有借助搜索引擎才能了解的水果,根据百度百科上的照片记载,该水果看上去有几分像桑葚,又有几分像葡萄。这种土土的我见都没见过的水果,貌似生长在欧洲、美洲等地区。既然是外国的,又中国很少见的,相信十分珍贵,也十分高档。
说来也巧,IT界也有“苹果”和“黑莓”,苹果生产手机,而黑莓本身就是一种手机的名字,从这两款产品来看,还真的有些“苹果”和“黑莓”的味道。
苹果的手机产品叫iPhone,是一款叫“电话”的手机,名字朴实无华,但是样子十分可爱,功能设计也相当精巧,深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相比之下,“黑莓”手机真是机如其名,样子怪怪的,密密麻麻发的键盘,给人一种很另类,但是很高档的感觉。
RIM公司的黑莓手机在欧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其运营模式也与许多手机厂商不同,除了硬件销售以外,黑莓的邮件服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严格的说,RIM并不是一家单纯的移动终端供应商,应该是一家“移动终端+服务”供应商。
黑莓手机最大的特色便是其邮件功能和服务,这一服务符合欧美人的使用习惯,欧美人都高端嘛,高端人士就要发邮件。在欧美,黑莓手机得到许多“高端商务人士”的青睐,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不拿黑莓手机,算什么商务人士啊?”。
与欧美的成功不同,黑莓手机自从进入中国市场变表现出“水土不服”,市场持续低迷。在策略选择方面,由于以服务为主,黑莓采取与运营商绑定的方式切入中国市场,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最高达到近600元的月服务费吓退了中国广大手机消费者。也许是中国没有华尔街,也许是中国的商务人士不及美国高端,总之,黑莓的这次中国市场策略基本上是“完败”。
也许是感觉到中国的运营商“不靠谱”,RIM开始调整策略,与渠道商合作,进行终端产品销售。可以说,黑莓的这个做法还是比较务实的,卖手机也是可以赚钱的,不一定非要玩什么服务。即使玩服务也该找相关咨询公司调研一下,想都不想的推出那么多天价套餐,完全不切合实际。要知道,中移动和电信有多少月贡献在千元以上的客户啊?而中移动自己的邮箱服务收费才是多少啊?
相比之下,通过渠道销售手机的做法比较实用。在中国,服务还轮不到RIM去做,而单一的邮件服务在国内也没有多少需求。因此,RIM应该对市场进行一次深入研究,重新寻找切入点,也认真考虑一下自身战略定位,RIM是要做一家服务供应商,还是做一家移动终端厂商。
iPhone问世后,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在激烈的竞争背后,众厂商也看到了中国智能手机,或高端手机市场的潜力,而庞大的中国市场是所有手机厂商都不愿意放弃的。与iPhone相比,黑莓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但由于简单粗暴的把商业模式在中国复制,哪成想这种高端的进口水果根本不符合国人的口味,这直接导致RIM“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现在来看,黑莓的势头与iPhone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过,黑莓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服务方面的创新不多,除了服务内容以外,服务的价格是个核心因素,各大运营商一直在通过各种优惠套餐来吸引客户,相比之下,黑莓这种内容和价格都不具备优势的服务,放弃也罢,或者根据中国消费特点,在服务上进行一下创新,不要只是“吃老本”。相比之下,终端和软件的创新比较受消费者关注,而这也正应是RIM今后努力的方向,做好硬件和操作系统,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真正的像一家手机厂商一样去与竞争对手兵刃相接。
但是,如果剔除邮件功能,黑莓手机与iPhone等竞争产品相比,真的没什么优势和卖点,不过,RIM如果把邮件服务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则可以突出黑莓的优势,或许能得到一些特定用户的青睐。
最近,RIM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其进入中国市场及本土化的决心可见一斑,但是,光招兵买马是无法把黑莓从目前的尴尬境地解脱出来的,黑莓要做的是整体思路和发展模式上的调整和改变,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国市场。
黑莓不好卖就不要坚持了,与其慢慢培养中国人食用黑莓的习惯,还不如在行情好的时候转行,卖个桔子、葡萄之类的,也许没有黑莓高端,但是起码销量大。相反的,如果坚持卖黑莓,受价格和消费者口味的影响,必然卖不出多少,也赚不了几个钱,而如果强行扩大销售规模,也只能让黑莓烂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