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出中国政府能“肆意决定”谷歌(Google Inc.)在华所能提供的服务级别后﹐该公司首席执行长施密特(Eric Schmidt)说﹐“我们不知道”上周四谷歌在华搜索功能看似相对较小的一次中断事故是否是这一政府权力的体现。
自谷歌7月初获得网络许可、得以继续长期来具有争议的中国业务后﹐上周四的被封事件显然是头一回影响到谷歌的服务。 该公司上周五说﹐其在华搜索服务已全部或大部分恢复正常。
施密特上周五向《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和新闻版的编辑们详细讲述了致使谷歌对在华业务作出一系列调整的部分背景﹐从最初将技术业务从大陆移至香港﹐后来又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谷歌大陆网页提供有限制性的搜索﹐而能跳转至香港网页﹐进而获得更广泛的搜索结果。
施密特说﹐去年年底针对谷歌在华业务发生的网络攻击为谷歌和其他美国公司敲响了警铃﹐这些事件本身极其复杂。 攻击来源目前仍在调查中﹐谷歌已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美国执法部门。
施密特随后说﹐他支持进入中国市场﹐认为即便谷歌不得不应对种种限制﹐最好也还是要积极应对。 不过频频发生的各种事件改变了这一决定。 “日常事件把我们都弄疯了﹐”他说。
施密特说﹐中国是唯一对互联网实行“主动监管”的国家。 而其他国家只会屏蔽某些特定网站。
施密特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没有迹象表明普通中国网民害怕使用谷歌。
谈到其他话题时施密特说﹐五年后多数读报的人将使用比今天更为智能也更加快速的的数字设备。 有很多传言说﹐谷歌正在研发这一领域的产品。 对此施密特的回答是:关注这一领域。
这些读者将能看到专门针对他们提供的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决定提供的信息。 如今这种偶然性的读报体验将被重建﹐还会有更多的视频内容。 此外﹐他还说﹐读者今后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任意深度的探寻。
施密特说﹐针对性广告和订阅费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新闻业的基础。 他还说﹐读者在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时﹐品牌依然是重要因素。 问题在于目前、或是尚未建立的品牌能否占据主导。
在谈到社交网络时施密特说﹐Facebook已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司﹐他重申了谷歌不会复制Facebook的观点﹐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另外一个版本的Facebook。
当谷歌处于上升期时﹐其创建者在谈到谷歌的目标时有一句名言:不作恶。 在被问到谷歌是如何达到这一期望时施密特说﹐谷歌批评人士或许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他随后指出﹐谷歌做的“大体上不错”﹐只是犯了少许错误﹐中国是明显的一个。
谷歌进入中国时﹐它说将来会回看这一决定是否正确﹐施密特说﹐我们回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