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 自公司在2004年上市后,每年都轮流写一封信放进年报中,公布在投资人关系网站上,借此分享公司最新概况,以及他们对Google 当前发展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展望。往年信件新移步此处。
Sergey 和我之所创立 Google,是 “为了开发出让人们的生活显著提升的服务”(摘自 2004 年的 创始人的IPO之信)。我们一直恪守这个使命,在诸如搜索、Gmail、Google 地图、Chrome、YouTube、Android 等用户会真心热爱的新科技上押上长期赌注。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司的业务触及到非常多的领域,于是有人问:如今的 Google 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它将向着何处去?
谷歌搜索算法来源于马西莫•马奇奥里
国外媒体发表文章对谷歌搜索算法的先驱设计者马西莫•马奇奥里(Massimo Marchiori)进行了介绍。他先于谷歌创始人提出了突破性的搜索算法,却因未获资金,研究停滞不前。他的构想成为拉里•佩奇研发谷歌算法PageRank的灵感之源,以某种方式促成了谷歌的诞生。本可跻身硅谷亿万富翁之列,如今却是一名大学教授,开着一辆11年车龄的旧车。
马奇奥里目前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就任计算机科学教授和数学家,月薪3000美元。在这层身份背后,谁能想到他本可跻身硅谷亿万富翁之列。
Search on…
信息是 Google 的命根子——我们一直用这样的信仰鞭策自己——获取知识,就能改善人类世界。我们俩还是小屁孩的时候,就总是充满好奇心。我现在都还记得自己是怎样没日没夜翻腾在书海之中,又是怎样把家里的玩意拆了装、装了拆的——我就是想弄个明白: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啊。如今要找信息可比以前简单多了,开开 Google,什么都能找着。哪怕你只是多找到了一点点信息,也很可能改变整个事情的走向——这也是为什么搜索具有重大的意义——无论你是为了国家大事,还是柴米油盐,或者像这位非洲农夫一样,为了找出拯救土豆田的方法。
正在 Google 上发生的事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每个月,它要处理 1000 亿次搜索,我们还更新了检索系统,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最棒的搜索反馈。为了简化人们的生活,我们在提供直接答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举例子,如果你搜索“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我们就会直接告诉你:“Siberia 的 Baikal 湖,1741 米深”。另外,我个人还对语音搜索方面取得的进展非常自豪,它现在支持 38 种语言,比如泰语、越南语。要知道,如果你是在用一台移动设备,说话肯定是问问题最快、最轻松的方式。
但为了做出心中最完美的那个搜索引擎,我们还任重道远——它最终得让人们能不费吹灰之力,在最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获得最准确的信息。这件事之所以充满挑战,部分原因是要深层地理解什么才是信息,这本身就是个艰深的问题。Google Now 现在就扛起了这个担子,它甚至不需要你开口问,就能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就是这样,你再也不需要在自己的收件箱里扒什么快递单号,我们已经帮你找好了。Google+ 也能基于你的兴趣做出信息推荐,这也是很棒的探索。我个人在这几个产品上的使用体验一直都是很不错的。
还是在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理解人们的情景上取得不俗的进展了,这对于改善人机交互很有意义。想想你是怎么上下班的。你得有交通信息,才能规划路线,或者规避堵车。如果你突然要奔赴某个约会,那你就很渴望能瞬间获得前往路线,而不是在小屏幕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你在哪哪要去哪哪。提升对于用户所处情景的辨识能力,同样能让搜索体验更自然,而不是膈应地在电脑里打上一串串关键字。我们离完美的搜索引擎渐行渐近了,你试试,问 Google:“Eiffel 铁塔多高?它是什么时候建的?” 通过理解在不同情景下“它”的意义,我们就能将搜索变得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交谈。
我们生活在各种屏幕里
人们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了,所以很有必要找到办法,好在它们之间轻松自如地切换穿梭。我们的 Chrome 浏览器现在已经有 7 亿 5000 万用户了,它非常快、超级安全,能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地运转。你这会在桌面端开了个地图,一会到移动端开 Chrome 的时候,同一个地图标签页就在那等着你呢。
还有照片,它是多屏生活切肤之痛的完美例子。我们都体会过,在不同的设备上处理一大堆照片时那种痛苦的体验。找起来都已经够难了,就更别提分享了。G+ 会迅捷地把照片们上传到网上,这样你就能从不同的设备上查看它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如果你手机丢了,你的照片还安然无恙地在云端。
在不到 6 年内,有超过 10 亿 Android 设备获得激活,而且增长迅猛。这为全球的应用开发者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看着这个生态圈一步步崛起,我们都感到特兴奋——要知道,Android 开发者在 2013 年时的平均收入是 2012 年用户收入的 4 倍。我们还在将 Android 拓展到可穿戴设备,比如说手表呀,还有汽车呀,我们能帮助驾驶者更便捷地导航、打电话、放音乐。
Google Play 背后的哲学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希望用户能从同一个商店中买到应用、电邮、图书、音乐,而且再也不需要无休无止的同步,就能在任何设备上运行、播放它们了。你这会在平板上听着这歌呢,一会用手机去了,你直接就能接着听。我们再来聊聊最近推出的Chromecast,有了它,你就能轻松地在自个家或者朋友家的电视上,从 Google Play 上,Netflix 上看电影了。把遥控器都丢了吧,用手机和平板上的 app 就能遥控电视,操作就像 YouTube 上那样。还有一个特好的消息:它才 35 美元。
但话说回来,离了出色的设计,一切都是白搭。我还记得自己在密歇根大学上过一门关于可用性的课。那时候我们都得挑个非常了解的项目,我自己选定是 email,然后做出估计:专家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门课让我真正意识到,做出一个优质、高效的界面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很可能与你原来想象的不同,它更像是在做一个工程。比如说,这放了一个标签,那放了一个下拉式菜单。你给人们的选择越多,他们就要花越长时间明白用法。现在还是有人会谈到 Google 主页的简洁——这正是我们成功的一大根基——而它背后的设计原则是适用于所有产品的,尤其是当下,人们有着如此多的设备,如此多的选择,如此多的干扰和诱惑。
信息接入是个还未解决的问题
你觉得不是?那是因为你是 20 亿能上网的人中的一员,但还有 50 亿人呢——这真的很可悲——要知道如今可是信息时代,但全人类中还有三分之二连基本的互联网都享受不到。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团队放飞Project Loon 时,我是如此自豪。这个项目的出发点是将气球放飞到一个非常惊人的高度(差不多是商业航班的两倍飞行高度),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们带去互联网。我们很快就要在巴西东北部利用 Loon 做一个在线课堂。随着项目进一步延展,我们希望能为越来越多的人带去互联的力量,创造出我们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机遇。
发明与再发明
凭借着最初的原则和专注的团队,所能做成的事是可以超乎你的想象的,也没什么陈规束缚。但亲身经历让我有个意外的体会:让大多数人变得雄心满满,这事不是一般难做。要知道,很多人一直以来还没有养成要去“登月”的意识。他们更倾向于觉得“这事可做不了”,或者太够恐惧失败。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 花费大量心力来招募那些有主见的人,来建立宏大的目标。如果你有一支对的团队,有足够牛逼无畏的梦想,就总会达成愿景的。即便不幸失败了,也能收获宝贵的经验。
另一点也的确没错:很多公司会变得好逸恶劳,越来越在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上产生依赖的惯性,倾向做渐进式改变。这种渐进倾向会逐渐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技术方面——毕竟改变总是向着革命性的方向去的,而不是进化性。这也是我们持续为长远目标投入的原因,我们押注在下一个重大的创造上。在医疗领域,我们有Calico,这家新公司是由Genentech 的前 CEO Art Levinson 领导的,它专注于身心健康、长寿。还有Iris,它是一款隐形眼镜,是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而造的。最近我们还收购了Nest,这家公司将房屋里原本不受待见的恒温器变成了实用得多的东西。我还得提到Google Shopping Express 当天快送服务。嗯,还有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妇孺皆知吧!)这些产品看上去似乎都只是疯狂的 ideas,但如果说观史能通今(想想岑曾经的 Google 搜索,看看它今天的成就),那么今天的押注怎么就没可能办成明日之星呢?
我们创立谷歌 16 年了,但仍在重新打造无限的可能。Sergey 和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因为面对的一切,都会因为这些卓绝超群的同事而无比兴奋。Google 人能把一切可能性化作现实,而他们正是这家公司的未来。没错,经年累月,世界的确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就像这家公司刚创立时那样,我们仍然因为自己具有改善人们生活的能力而倍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