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本来的职责是承接各条业务线的移动部分。比如手机QQ、手机Qzone、手机腾讯网、微博移动客户端、以至于手机游戏。
也就是说,MIG可以看成腾讯的移动版,几乎无所不包。
但峰哥接到的消息,可能调整如下:
各条业务线的移动部分重新划归各条业务线自己管理。比如,手机QQ和手机Qzone归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手机腾讯网和微博移动客户端归在线媒体事业群(OMG)。
MIG的“地盘”将大为萎缩。剩下的主要业务包括手机管家,手机浏览器,应用宝,移动阅读等。这些业务都属于其他业务线没有做起来的“弱势”业务。比如腾讯在PC上的安全、浏览器、阅读产品都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据接近腾讯的信息源,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提升PC和移动端的协作效率和整体的用户体验”。峰哥以为这个说法靠谱。但还需注意几点,才能全面理解这个调整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点。
各条业务线跟MIG的摩擦由来已久。它们一直有从MIG把移动业务收回到自己手里的动机。但各业务线缺少移动方面的研发人才和跟运营商、终端商的良好关系。这方面一直由MIG统一打理。
微信的出现,至少是临界点之一。MIG也做过类似微信的产品,但没成功。微信的崛起令MIG压力重重,也开始“名不副实”。腾讯最具实力的移动应用和平台,并不是在最具资源和经验的MIG诞生的。
腾讯移动业务的扩展和商业化,逐步以微信为核心,而不再是以手机QQ为核心。微信是腾讯的“进攻自己”。用微信革了手机QQ的命。
于是有了两条看法。
第一,移动互联网不是PC互联网的延伸。而是颠覆。这是微信打败手机QQ的暗示。
第二,受到业务辖地的“政策保护”并不能激励MIG制造真正的价值。正相反,卸掉你的包袱,才能让你勇于创新。你要做的不是承接腾讯的PC财产,而是打败它、颠覆它。
这一逻辑看似通畅。但据传在腾讯内部受到“反抗”。2012年5月腾讯进行架构大调整前,一直传MIG会被解散,产品打散、划给其相应的PC业务线管理。但调整结果并未如此。MIG依然存在,且业务范围大体未变。
当时就有人断言:这只是暂时,结果依然会朝着老板们的意图演变。
最新的调整决定据说已在内部会议上提及,“老板”也以调侃性的“不要反抗,反抗也没用”显示了决心。
如果如上传言属实,剩下的疑问有三个。
第一,掌管MIG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是否会有职位变动。
第二,接过移动产品运营权的各业务线是否会掉链子。尤其那些传统上技术和产品实力薄弱的事业群。
第三,MIG是否真能“凤凰涅槃”。包袱卸掉后,是大胆创新逆势而上,还是一蹶不振。MIG的最好角色是成为一只鲶鱼。从移动端不断对传统老旧的PC业务形态做冲击,激活腾讯整体的战斗力和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