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在科技资讯网站里风头正劲:
是大部分创业者和VC必看网站,有红杉这样的赞助商和宝马这样的广告,和德勤合办活动。还得到VC投资。
但它有一个软肋:影响力。
36氪是个C2C创业。Copy to China。通过编译外国博客起家。虽然早已原创报道国内企业。但大部分传播广的文章都来自编译。其实国内也缺乏足够的优质原创企业供报道。
影响力是能改变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的能力。这个能量会被追溯到原创者那里,而难于被转载者截留。靠搬运可积累流量和用户、可传达信息,但难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量。这是媒体最难具有的核心能力,也是最基本的。
骆轶航来了。
他在硅谷创立PingWest网,伙同三五热血青年,报道硅谷一线的创新。且天然成为中西企业交流桥梁,获得不少资源和机会。以独家内容切入,吸引用户,将来可在此基础上加入编译、转载。36氪的用户根基可能被蚕食。
纵观大势,原创渐成重点。
李岷的虎嗅是一例。网罗散布于行业的写手,搭建以原创为主的写作平台,用稿费和评奖激励写手。再辅以精简转载,几个月就崛起为商业评论一块阵地。
这是模仿数年前就在美国兴盛的赫芬顿邮报。赫芬顿崛起有两个条件。天时:Twitter尚未崛起为主流。人和:美国有大量高素质写手。但在中国这两点都不存在。尤其微博已成为写手们发布、扩散的主平台;对中介的依赖降低。在微博等社会化平台上,读者才是写手自己的,而不属于中介平台。
申音的独立新媒是一例。走得更彻底。连huxiu.com这样的网站都不做,直接服务于个人媒体自身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自有APP。再为他们做推广、谈赞助、拉广告,打通全产业链。
虎嗅和NTA都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逼近原创、为原创加大扩散并获得财务回报。
原创为何变得如此重要?因为渠道不再稀缺。之前,办杂志要刊号,办网站要ICP号,老大哥是你的衣食父母。而在微博和微信兴盛的今天,写手们完全自由。只要是好东西,不愁没人转。
无独有偶。骆轶航、李岷、申音都是杂志人出身。他们天然明白原创的力量。也期望这股力量倒逼36氪们加大在原创上的投入,激励出更多写手。大家百花齐放。
总之懂内容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