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腾讯在3月20日推出QQ圈子的测试页面,仅针对QQ2012测试版用户可以体验测试,截止发稿已有超过33万用户进行了体验测试。用户通过QQ圈子发现,很多多年失散的朋友和潜在认识的二度关系均被挖掘出来。用户在惊呼“强大”的同时,也对自身信息安全性有一些隐忧。下图为某用户的体验页面,QQ圈子将其前女友进行归类。
用户QQ圈子测试截图(不排除为PS)
而据内部人士透露,QQ圈子在腾讯内部同样引起很大争议。QQ圈子功能隶属于即时通讯部门开发,是QQ2012版最重要的创新举措,而此功能和腾讯之前推出的“朋友”业务在产品属性上几乎雷同,和“朋友”不同的是,QQ圈子强制性的挖掘了用户关系图谱以及二度关系,在扩展关系上完全超越了“朋友”。而另一方面,在发表微博、日志、问答等多种SNS特有功能上,又完全没有涉及。一旦QQ圈子正式通过测试,将会和隶属于QQ空间部门开发的“朋友网”直接产生竞争关系,这是之前腾讯的任何业务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以前类似的同属性产品中,腾讯微博已经完全取代了“说说”。
腾讯内部对于QQ圈子的评价是“性能强大”,SNS的“功能缺失”,用户仅能通过此产品挖掘关系图谱和补充好友的真实身份备注。而这两个功能的准确性竟然惊人的高达80%以上。对于如此一个“偏门”的产品,腾讯内部对于在4月11日结束测试后也有如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保留此业务,完善其他SNS特有的功能,弱化并渐渐取代“朋友网”。
第二种意见,测试后关闭此功能,仅保留“智能备注”功能,将二维扩展人脉关系扩展融入到其他搜索好友和添加好友的页面中。保留下来的智能备注功能其实是将通过其他用户添加的“备注”推算得出好友的真实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实现了QQ大部分用户的真实身份的验证。
第三种意见,将智能备注功能移植给“朋友网”,关闭“QQ圈子”。
而据目前情况来看,第二种意见目前在腾讯内部占据了主流,而在4月11日后,QQ圈子究竟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腾讯一款内测产品“QQ圈子”,可将网上用户按照实际生活中的关系自动归类,引来数十万网友体验,却也招来隐私安全之忧。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说,会严格保护隐私安全。本周,“QQ圈子”功能开始试用体验,网友发现,他们的QQ好友、群好友及可能认识的人等,会自动分成同学、同事、家人等几个圈子,甚至可做出大学、高中、小学同学,原单位、现单位同事等精细划分。进入“圈子”,网友能直接查看资料等。消息一出,30多万网友参与“圈”人潮。
有网友感叹:“功能太强大,老底儿都给你翻出来,还是实名的。小时候光屁股玩的伙伴都给圈出来了。”
该功能也引来担心和质疑,实名制归类或会暴露个人隐私。
对此,腾讯相关工作人员称,QQ圈子是一款内测的试验性产品,目的是方便用户管理社交人脉,会严格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该功能会根据用户当前的QQ好友关系、分组名、备注名等信息智能生成圈子,而不会涉及任何用户的聊天内容、历史操作等个人信息。
如果用户在圈子中发现了已删除多年的同学,那是因为其QQ好友中还有多人与该同学是好友,并非被使用了历史信息。
用户可设置访问权限,也可拒绝加入“圈子”,只需在QQ圈子右上角的设置图标里选择“停用圈子”,就将不会再出现在别人的圈子里。
律师说法
今天上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赵恒律师表示,“QQ圈子”从用户应用的结果上说,涉嫌获取和公开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果“QQ圈子”明确提示了用户,该应用可能导致的结果QQ可以主张免责。否则,腾讯公司确有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嫌疑。
虽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相关法律,但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