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云存储(Cloud Storage)”承担着最底层以服务形式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上层的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云存储通常由具有完备数据中心设施的第三方提供。企业用户和个人将数据托管给第三方,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形式对数据进行按需存取操作。简单说来,可以理解为延伸出来的、有人替你打理的在线存储空间。
实际上,云存储的概念虽然是近两年提出的,但其实际应用早在10多年前便已随着基于互联网的 Email 系统而开始(最早由 Hotmail 提出这一概念,如今 Gmail 成了这一领域的象征)。Web2.0 引爆的种种热门的服务,从 Google Docs 文档到 Evernote 笔记,从 Facebook 关系到 Twitter 话唠,也都是建立在云存储的机制之上。可以说,不是每个网民都知道云存储的存在,但至少有八成网民已经生活在了云端。
对用户而言,云存储的优势主要在于:1、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不必承担多余的开销,有效降低成本。2、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设施或配备专人负责维护,减少管理难度。3、将常见的数据复制、备份、服务器扩容等工作交由第三方执行,从而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4、快速部署配置,随时扩展增减,更加灵活可控。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拓展,CDN内容分发、P2P、数据压缩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完善,云存储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在商业前景方面,以“用户创造内容”和“分享”为精神的 Web2.0 推动了全网域用户对在线服务的认知,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也已从中获取甜头,并成为了样本范例。无怪乎,云存储一时成为了业界眼中的香饽饽、新的业务增长点。
IT 市场咨询公司 Springboard Research 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中国云存储服务报告(China Cloud Storage Services Report)》中显示,在未来的5年,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03%。Springboard 认为,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将由 2009 年的 605 万美元快速增长至 2014 年的 2.1 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每月每 GB 的存储服务价格将持续下降,但是云存储市场的总采用量的增长幅度更为迅猛,这将推动云存储市场整体规模在未来 5 年内的快速上扬。”
联想是国内较早提供云存储服务的知名企业,但其业务主限于商用。国内的个人用户更多地使用国外的免费工具,如 Dropbox、SugarSync、Windows Live Mesh。而在今年5月,随着最负盛名的云存储工具 Dropbox 获得功夫墙荣誉认证而在国内无法访问,沉寂多时、蠢蠢欲动的国内 IT 行业终于按耐不住,纷纷抢在了这一时点开始爆发。接下来的半年,纷至沓来的各类云存储服务势如破竹,一时多少豪杰,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此,我简单地就我对行业的了解及个人的观点,谈谈国内云存储领域七大代表行业的争霸态势:
一、以传统硬件制造商为主导,代表:华为(数据银行 DBank)
华为是国内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范围已遍布全球。就其现有资源来看,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备的硬件支持绝对是其挺进云存储领域的资本,也是令其他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资源。华为的既有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推广能力和阔绰的空间容量(如果他愿意,每个免费用户区区几十个G的初始空间完全不在话下)。
但同时,如何提升商业运作能力,如何面对普通大众消费市场推出体验优秀的产品,以及如何将自身的硬件优势逐步向软件方面拓展,是华为接下来必须着力提升的。
二、以门户网站巨头为主导,代表:新浪(微盘)
在抓住时机切入行业热点方面,新浪的脚步始终领先于其他门户。微博的成功再一次见证了当年博客推出时的辉煌,开发者开放平台(Sina App Engine)和微博开放平台的双重推动又让其胃口进一步大增。在此基础上,新浪推出云存储工具“微盘”,既是对自身开放平台底层架构的完善,也是吸引开发者入驻和提高普通用户黏性的利器。
凭借与新浪微博的良好支持(使用微盘分享文件给微博好友,具有病毒效应,且能提高粉丝数量),微盘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不少微博用户的眼球,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也一路蹿升。无关乎有其他云存储工具的朋友感叹,“在微博上向新浪发起狙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微盘的功能仍显薄弱(但看得出在快速迭代),在业务型台上也较为依赖微博的影响力。后续新浪将如何推广,使其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新业务,将是一步值得跨出的步子。
三、以云端化的传统应用工具为主导,代表:金山(快盘)
曾是国人骄傲的金山 WPS 近几年一直在寻求业务的突破和转型,在引入 WPS 在线办公空间的概念后,已先于竞争对手微软成为了自身集成云端化的在线办公协作工具。几乎与华为 DBank 同期出道的快盘,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先后推出了 PC版、Android版、iPad版、便携版等,产品线拓展得最快也最全。
但金山毕竟是一家做应用软件起家的公司,迈向在线领域既无硬件设备的积累,也无巨头手中的资源,面对的营收压力也高于上述二者。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行业中以“小”搏“大”,是快盘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或许正如金山一贯的战略,国内主推免费优质的服务,而主要将盈利寄托于国外市场?
四、以网络在线存储空间为主导,代表:115网盘(优蛋)
按理说各家纷纷涌入云存储,动的是这些本身从事在线存储业务的项目的地盘,因此他们最该是不能坐视不管的。于是,国内铁杆用户数颇多的 115 网盘高调宣布,将在后续加入文件同步功能,加入这场卧榻之侧的战役。
类似 115 这样的在线存储服务,自身向同步、云存储拓展几乎是水到渠成不需多费力的事情,其自身的业务形态和技术已具有先发优势,加之手中已经掌握的一大批注册用户资源,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毕竟是独立运作的中小型团队,尽管手中产品已经成型,但在巨头纷纷介入之际,如何与巨头们正面抗衡,仍让人为其捏一把汗。说到底还是如何以小搏大的问题。或许,与巨头展开合作是一条出路?
五、以下载工具为主导,代表:迅雷(随身盘)、FlashGet(袋鼠)
下载工具的突然乱入,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本身从事的业务与大容量文件存储、多人多线程传输、虚拟化、资源分享相关,又已经具备了占据大量用户终端的客户端,推广起来顺水推舟即可。
但以“下载”和“分享”功能打入用户心智模型的工具,如何在推广“数据存储”时给用户以安全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谁都不想让自己的隐私数据被他人下载剽去)。至于与巨头们的较量么,倒不必过虑,紧密结合目前占领的资源交换分享市场,牢牢抓住目标用户的需求,兴许能在巨头们无法或不屑涉及的缝隙里活得足够滋润。
六、以安全工具为主导,代表:360(云盘)
以“安全”为品牌核心价值的 360,一路高唱凯歌地不断进军杀毒、导航、浏览器、软件管家等领域,市场占有量节节攀升。似乎打着“安全”和“免费”的旗号,做什么都是畅行无阻一路绿灯。因此,当 360 要掺和云存储,我们自然会想到,其宣传推广的手腕无异于“安全的数据存储备份”云云。
目前云盘的身影尚未出现,密盘却已先行杀到。后续 360 的产品线将如何演变,是密盘摇身一变的华丽转身,还是双“盘”齐下的并驾齐驱,我们拭目以待。
然而或许令 360 和周鸿祎都措手不及的是,此次“3Q”大战算是彻底撼动了 360 得以俘获用户的根基,用户开始质疑其安全,遂也将这种恐慌蔓延至所有国产工具行列。在这个节骨眼,打算出一款高度强调用户隐私与加密安全的产品,有多少用户能够买 360 的账?
七、以垄断 IM 工具为主导,不用代表,就是:腾讯QQ
无需过多解释,腾讯的扩张手段一向为业界诟病,让创业者唏嘘。自身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同时 QQ 硬盘、离线传输、文件中转站等工具服务已经全部到位,虽尚未公然昭告天下其进军云存储的消息,但狼子野心基本上也算板上钉钉,业内默认了。
对于腾讯进军云存储,我实在罗列不出什么反对理由或是明显弊端。这或许就是企鹅巨人的可怕之处,这场游戏尚未登场的幕后BOSS。
以上是我就现阶段云存储领域的业态分布情况进行的简单梳理点评。相信后续还将有更多其他领域和业务形态的产品涌入进来。
有竞争才会有活力,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很希望看到各家使出浑身解数提升产品、争取用户、活跃市场。同时,我也认为云存储这一行业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雄厚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广泛的渠道和已成气候的用户规模是这一行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尽管当下风起云涌诸侯争霸,但最终,我相信那会是一个寡头称雄、赢家通吃的天下。